1500所中小学全覆盖,近500所学校拥有自己的足球队伍,每年逾千场赛事,万余名注册运动员……这串数字说起来容易,真要实现,却有许多障碍需要突破。发改委、财政局等五大部门与教委、体育联动培育,方才保障上海的校园足球,形成了如今的局面。
首先就是师资,体育教师很多,但并非都能玩转足球。上海成立了校园足球培训中心,将足球培训全部纳入“教师职后培训360计划”,构建了校园足球教师、教练、裁判员的系统培训体系。同时鼓励有足球特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上足球课,并引进足球教练员、裁判员和经过培训的退役运动员等,担任兼职教师。目前,全市1500所中小学校,都有了经过培训的本校足球活动指导员,足球特色学校则更多。
在寸土寸金的上海,运动场所的紧张毋庸质疑。上海市教委等部门,在2015年、2016年,先后两次发文。一方面要求“依托公共体育场馆建设的中心,每周对青少年学生公益开放时间不得少于30小时;依托学校体育场馆建设的中心每周对青少年学生免费公益开放时间不得少于40小时”。另一方面,也通过引进“笼式足球”“可移动操场”,挖掘学校现有场地,开发学校的楼顶或地下空间等手段,“上天入地”拓展学生体育活动场所。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等7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将校园足球工作经费纳入市、区县两级财政教育经费予以保障。市教委设立专项经费,体育局安排相应的体育彩票公益金用于支持校园足球,各区县、学校也要安排专项费用。
如今教育经费相对充足,“钱”已经不是最大的问题,“有些学校不愿意开展体育活动,主要就是怕孩子受伤”,上海金山区兴塔小学校长张国勤指出。在2016年初,上海首创校园体育伤害事故处理专项基金,建立了学生运动意外伤害事故第三方处理机制。不过,受访者都强调,只要按照上级部门要求严格执行安全防范规章制度并制定应急预案,专业化的足球教学和训练中,很少出现学生意外受伤的情况。
在这种种措施出台前,很难想象,像兴塔小学这样一所仅有900人的学校,现有的足球总数就超过500只。除了逾百人的庞大校队外,每个班还有“班队”。而成立班队、级队、校队,正是上海对足球特色学校的要求。就算没能成为运动队的一员,作文写足球,美术画足球,演讲谈足球,课余看足球;班级联赛时,设计队徽、队旗,组成啦啦队加油助威,主持、采访、报道……在兴塔小学,足球早就成了校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样的“足球人口”,亦是上海发展校园足球有心培育的另一大群体。联盟专门成立了学校推广部,在校园中大力发展学生足球社团,两次评选星级社团并给予资助。同时,通过组织足球明星进校园、学生观摩高水平体育赛事、足球网络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足球活动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让足球运动扎根校园、融入生活。